中国食品标准品的发展

全球食品标准品是如何发展起来的

食品标准品是指用于检测和评价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物质,它们可以是化学物质、生物物质或微生物物质。


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,我国开始制定一些食品卫生标准和食品质量标准,但缺乏相应的标准品,主要依靠国外进口或自行制备一些简单的标准品,如食用合成染料、食品添加剂等。

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,我国加入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(CAC)和国际计量组织(OIML),开始参与国际食品标准的制定和评价,同时也加强了国内食品标准品的研制和推广,建立了一些食品标准品的生产和管理机构,如中国食品标准品研究中心、中国食品标准品管理委员会等。这一时期,我国制定了一些食品标准品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,制备了一些涉及食品营养、食品微生物、食品毒素、食品农药残留等方面的标准品。

21世纪初至今,随着我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,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标准体系得到了全面的建立和完善,食品标准品的需求和应用也日益增多和广泛。这一时期,我国加快了食品标准品的研制和更新,制备了一些涉及食品中的重金属、兽药残留、转基因成分、食品接触材料等方面的标准品,并与国际标准品进行了比对和认证,提高了食品标准品的质量和可信度。同时,我国也探索了一些食品标准品的创新形式,如电子标准品、虚拟标准品等,以适应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变化。

食品标准品4.png

中国食品标准品的发展相关内容